作为父母,你有没有纳闷过 ,同样是养娃,为什么有些父母养孩子轻轻松松且出类拔萃,而有些父母累死累活却状况百出?
前段时间,看到刷爆外网的这4张图,瞬间醍醐灌顶,或许也能给你一些答案:
说话的智慧
曾看过一则公益短片,名为《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》。短片中的人或悲伤、或愤怒、或无力,都在一一诉说父母曾说过的那些扎心话。
时隔数十年,语言暴力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散,反而像根刺深深扎在他们心里。
同一件事,父母不同的讲话方式,很可能造就孩子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。
有些人喜欢用打压式教育对待孩子,用责备和谴责的语气打击孩子,希望孩子知耻而后勇。但很快我们就发现,孩子好像越骂越笨,不仅如此,他还会开始自卑、降低自我认同感;再严重些,激发逆反心理,加剧亲子矛盾。即便是去做事,也是被推着、被逼着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事,没有乐趣可言。既保全了孩子的自尊,又保住了孩子的探索与思考的兴趣。孩子学到多少东西、掌握技能不是最重要的,以此为标准,目标浅且短。始终能保持思考的热情和自信的心态,才是长久且深远。有责任心的父母,都会用自己的嘴,为孩子的未来铺路。
(二)
不对比的智慧
只能在“比赛”中赢了的时候稍微透口气,然后又要马不停蹄投入下一轮竞赛。但,人生只有一次,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活在阴影中呢?倒不是真的有多羡慕,只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能达到的技能,我总希望孩子也别“落后”。比如看到同龄的孩子,有些已经实现英文自主阅读,我就忍不住思量,是不是该抓一抓?尤其此时再被我看到他学英文不认真,就会忍不住生气,觉得比你厉害的人还比你努力,你怎么还磨洋工?
其实,孩子是十分敏感的,许多时候即便你不说,他也能感觉到你在拿他跟人比较。
这个问题,除了时刻给自己敲警钟“鼓励孩子进步时,也别忘了肯定他的成就”之外,还有一个秘诀就是:夸!
每天至少夸孩子5次、5个方面,没有优点创造优点也要夸,夸得多了, 你自己就信了,孩子也就信了。是的,我不会劝你,不要去比,因为我自己试过做不到。完全消除父母的攀比之心根本不现实,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就发出感慨:
这个时候,孩子只需要知道的是,哦,是挺好,不过我也不差,毕竟,昨天妈妈才夸我跳音弹得好呢!或者,虽然我不会弹琴,但我妈妈说我运动能力特强!平衡车骑的超棒!家庭教育的最大意义,就是找到孩子的优势,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(三)
承诺的智慧
普通父母:要求孩子信守承诺。
朋友前两天私信我,气急败坏地说自己家孩子说话不算话,问我怎么处理?我仔细问了下,原来是孩子承诺好每天放学看一集动画片就做作业,但连续几天总是到时间却撒娇耍赖,非要多看一会儿。每次都说话不算话,不管之前保证的多好,最后都会讨价还价。大多数孩子其实对自己能力预估的完全不准确,当初的同意约定,也许只是他“以为”自己能做到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同意、答应了,就诱惑或是逼迫他许诺。“今天要吃两碗饭”、“只看一集动画片”,即便孩子主动说出了这种话,你也不能真的就信了。如果你更认真的因为他说话不算话而生气了,那我只能说,清醒点吧,成年人,你又不是三岁孩子。你提个要求,孩子说“好的”,你就真信了他“该”且“能”做到?哪有这么好当的父母?做父母,不该只看最后的结果孩子有没有遵守,而是应该教给孩子如何能信守承诺的方法。当沉浸于电影或游戏时,我们在精神上处于另一个世界。屏幕光线、声音、图像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催眠的,这些时刻,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多巴胺,这是一种缓解压力和疼痛的神经递质。而且当孩子沉浸其中时,强制且突然的关掉电视,会让他感到一种类似身体疼痛的冲击。但如果你可以在本集快结束前,先花一点时间,只要半分钟,坐在孩子身边,进入他的世界——和他一起聊聊情节,跟他建立沟通,帮他从“封闭区”走出来。那么他就能平稳地回到现实世界中,并且非常高兴父母的关注,想要自己主动关掉电视/平板电脑。类似的,说好了玩半小时就练琴,时间到了却不肯去的孩子;与其纠缠在坐实他不遵守承诺的结论上,不如问问自己:“如何帮他,才能更顺利的让孩子守住承诺?”
教育孩子要落到实处,管教的最终目的是帮他掌握技能,而不只是说完等结果。
(四)
拒绝的智慧
很多时候,孩子不喜欢遵守某条规则,随性而为,不是因为不懂事,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按照规矩做事的后果是什么。一开始我让孩子收拾玩具,总是直接给一个命令就完事。孩子接到命令,收拾的也心不在焉,这边丢一个那边落一个,要不就是随手一堆,明显是应付差事。
许多时候,我们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,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,孩子也会因此懒得思考。像孩子练琴,有时候我点出他的错误,他不高兴,不想我管。那我就问,如果妈妈不管你,你可以考虑下后果是什么?
养孩子久了,我便发现,有的时候,父母越用力,养育越艰难。你活得像个妈妈桑、娃还不领情,颇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感觉。无条件的爱,有技巧的养,父母能做的,便是不断在反思中上路,不断在修正中前行。
以上文章来源于CC爸妈